7月4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和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科一流学科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厦门大学经济楼N501举行。会议旨在搭建平台,促进厦大经济学科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出席会议人员有魏楚教授、秦萍副教授、谢伦裕副教授、郑莹助理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出席会议人员有牛霖琳教授、赵敏强副教授、王璐航副教授、冯峥晖副教授、张烁珣助理教授。
会议伊始,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魏楚教授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为了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在国民经济管理系、能源经济系、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基础上,于2018年组建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学院成立后,重新制定、修改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突出了四高课程(高级微观、高级宏观、高级计量、高级数量)的核心地位,旨在构建国际一流应用经济学课程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中国重大问题研究。
谈及此行目的,他说道:“明确我们的培养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高度,硕士和博士的课程设计怎么衔接,在借鉴国外最先进的教材进行教学的情况下怎么结合中国经济自身的特色等等都是我们现在所关心的。”
厦门大学牛霖琳教授对厦门大学经济学科的人才培养总体情况作了简单介绍,提到,经济学科目前采取硕博贯通的课程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为八门统开课程及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统开课程参照美国一流经济学硕博项目的培养标准设置,采取全英文授课。专业课程培养注重结合中国问题与中国案例的探讨和研究,并专门开设了“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经济发展专题”等特色课程。
会上,双方参会教师代表就“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授课范围与难度、教授方法等方面作了具体的交流与探讨。
此外,双方还就硕博士招生途径、考核办法和培养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人民大学和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双方学校强化经济学科一流学科人才的培养拓宽思路、经验互鉴。与会代表提议两校应用经济学科将进一步在课程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继续开展交流与研讨活动,共同推进两校应用经济学科一流学科建设,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加优质的经济学科一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