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王亚院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国际化试验2016级黎子超的理论文章《人民幸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在《厦门日报》“理论在线”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栏目刊出,经济学院金融学国际化试验班2016级卢泉橧的《农村土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和统计学国际化试验班2016级李裕洋的《中美贸易谈判的几点分析》也先后在《厦门大学报》刊出。他们均为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班上的本科生。

为改变以往政治经济学课程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厦大经济学科由洪永淼教授领衔、张兴祥副教授和侯金光助理教授为核心成员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组,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以及研究性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教学效果。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课程组在国际化试验班中掀起一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借“首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暨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展望”在厦门大学召开之机,鼓励国际化试验班的学生认真听取国内专家的学术演讲,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撰写小论文,务求达到“真学,真懂,真用”的实效。课程班共有186位修课学生,共收到167篇小论文。课程组经过认真筛选,评出最佳小论文,黎子超、卢泉增、李裕洋的文章就是从中筛选出的优秀文章。在张兴祥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对文章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提炼,终于在《厦门日报》、《厦门大学报》上发表。
课程组努力创新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探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寓乐于教,提高政治素养。如组织学生观看反映苏联、东欧和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变迁的影片或纪录片,增强学生置身于“历史现场”的感性认识。观影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影评,择优推荐发表。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组织课程班学生观看反映东欧社会思潮变化的影片,有3篇影评被推荐在《厦门日报》、《厦门大学报》发表。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组织课程班学生观看《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专题片,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初期那段不平凡的历史,加深了对对外开放重大决策和重大意义的学习理解。观片之后,不少学生撰写了观后感。此外,在两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尝试中,课程组将时政热点话题引入课堂辩论会。辩论会由任教教师选题,由学生担任主持,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新’在何处”、 “坚持顶层设计,还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如何减少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取向”、“‘一带一路’是不是‘马歇尔计划’” 、 “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等一系列议题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活跃,有效地增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碰撞,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最后任教教师对辩论会进行点评总结,这样的教学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在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厚的根基和良好的基础。为推动研究、创新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厦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繁荣发展新境界,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于2017年起设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关于政治经济学课程建设专项基金管理条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关于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管理条例》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关于政治经济学科研建设专项基金管理条例》三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项基金,鼓励教师立足中国实际,站在学术前沿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新政策新机制新模式,攻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培养一批既熟悉中国国情、又有国际视野的政治经济学专业人才。目前,各项举措正在稳步推进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