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厦大经济学科在经济楼顺利举办“真理的力量——卡尔·马克思的壮丽人生”讲座,该讲座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系列专题讲座的第二场,由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黄鸿德主持。

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处长、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展览馆馆长张远航先生,张远航向在场师生介绍了马克思的成长经历以及马克思思想的变化发展:从少年时期就表达为“人类而工作”的远大理想,到与青年黑格尔学派、恩格斯的交流中成熟自身思想,再到被驱逐被迫害的艰苦条件下,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光辉事迹。最后张处长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在张远航的讲述中,马克思一生有几个重大的成就塑造了他的壮丽人生。其一是1844年他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首次阐述了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观点,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其二是1848年,一见如故的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轰动世界。其三是马克思在数十年的辛勤工作中,面对反动当局的迫害、物质的匮乏、疾病的困扰和家庭的不幸,依旧完成了时代巨著《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张远航先生还就马克思所写的《共产党宣言》的巨大影响和它的多种译本进行了详细介绍。讲述中,他通过展示诸多马克思著作的手迹照片和生活场景画生动再现了卡尔·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不平凡的一生。

《共产党宣言》手稿的一页,头两行为马克思夫人燕妮的手迹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
主讲人张远航一个多小时的讲述中客观、准确地介绍了马克思的读书学习、爱情婚姻、家庭亲情、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和他的革命活动、理想创见,这些多方面的生活细节让与座师生更加清楚认识了立体化的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前途的重大影响。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黄鸿德在讲座最后总结道,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今天,厦大经济学科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落实“四个服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加快经济学科建设,为建设厦大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经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更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厦门大学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先生与郭大力合作翻译的《资本论》(三卷)是第一个完整的中译本,也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在中国系统传播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