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2017、2018级国际硕博士生与带队老师宋阳、祝嘉良等师生共44人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进行参观学习,旨在帮助国际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加深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理解,促进学生带着现实问题和历史视角进行专业学习。

参访团抵达的第一站是闽台缘博物馆。该馆成立于2006年5月,是反映中国大陆(福建)与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宣部直接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对两岸关系的历史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细心听取讲解信息,并且积极与随行老师进行互动交谈。
参访第二站为海上交通史博物馆。该馆成立于1959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独特的海上交通文物再现了中国古代航运文化。学生们在参观古代宗教石刻、泉州湾宋代海船等历史文物展区以及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等分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中国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深刻地理解世界贸易变迁和发展趋势。
下午,学生们前往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参观。寺庙始创于唐初(668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生们在雨中参观了开元寺的东西塔、大殿等重要景观,并了解咨询关于寺院内的石狮雕刻、池塘风水文化等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蟳埔村,泉州市著名的渔村,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著称,现存的古建筑、寺庙以及具有闽南特色风格的“蚵壳厝”随处可见。学生们通过参观对这些中国特色建筑的历史以及人文风俗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次活动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刚刚成立的背景下举行,通过在海丝起点泉州游览参观,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中国文化和历史,进一步体会“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
经济学科的国际研究生移动课堂系列活动还曾组织学生参访厦门周边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企业、创新创业园区,参观福建土楼世界遗产和厦门华侨博物院等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为国际学生亲历中国文化历史和理解现实问题提供了生动的课外学习机会。
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国际硕士项目分别设立于2007年及2008年。为更好地整合两院优势资源,优化管理模式,两院国际硕士项目自2011年起联合管理,并于2017年成立专门的国际博士项目,由经济学科国际研究生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招生培养。两院现有来自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的在读国际硕士生共92名,博士生共9名。招生专业覆盖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12个专业,专门配备了优秀的国际化师资,提供良好的国际化课堂、讲座、会议平台等资源,使他们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进行学术交流及智慧碰撞。国际研究生项目在过去十数年的时间里,共培养了近200名毕业生,多数毕业生回国后在当地政府部门及跨国企业任职,一些留学生选择继续留在中国创业或从事贸易相关工作,也有留学生获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地大学继续攻博的机会。2017年金砖会议期间,一名来自俄罗斯的金融学研究生安娜在新华社采访中谈到:“中国是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而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希望能够成为中俄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桥梁,为未来两国的合作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