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高峰论坛”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隆重打开帷幕。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育部计量经济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数据科学与决策咨询中心承办,同时也得到了多家业界单位的鼎力支持,会议合作单位包括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格隆汇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及深圳前海鹏元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本届论坛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主题,广邀政界、业界和学术界三界精英齐聚厦门,共同就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以及其中蕴藏的商机进行探讨。
论坛
吸引了包括政府高层、学术界、金融业界相关研究人员和业界精英在内的近五百余人参会,与会人员来自央行、地方政府、全国各大高校以及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企业、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
上午八点半,会议开幕式正式举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金融
系
主任助理黄娟娟主持开幕式,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亦春教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孟楠、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郭晔分别为开幕式致辞。
张亦春教授首先为会议致开幕词。
张教授虽已八十五高龄,但声如洪钟,
矍铄有神,
他谈到,
金融科技是我们金融学科的最前沿
、
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而其中的一个部分——
区块链金融
的发展
对经济、对金融界是颠覆性的改变
,
可以说是
第五次工业革命
。
另外,计算机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大数据的应用,也十分值得探讨。
朱孟楠教授在致辞中
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科
对来自
学界、业界、政界的各位
嘉宾
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
他
提到
,学科建设离不开机制发展,尤其金融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与金融科技这个行业的密切结合
。
厦大经济学科近年来着眼
平台建设,把外面的技术引进来,
建立了
全国首个文理交叉实验室
,
建立了自己的
量化投资团队
,
还有大数据挖掘中心
、
大数据研发中心
等
。今年
新设立的
数字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
,完全体现了文理交叉,也是体现未来学界跟业界如何密切沟通的一个专业
,
相信
会为我们国家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
郭晔教授
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厦门大学金融学科近百年的辉煌历史,她表示,
厦门大学金融学科今日的累累硕果,
一方面要感谢前辈学者们筚路蓝缕,为学科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另一
方面
则要感谢多年来各位
校友、院友、系友以及各方面业界对我们
一如既往
的支持。
去年首届的金融科技高峰论坛,我们在一百多人的会场举办,座无虚席;今年承蒙各界的厚爱,包括合作单位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格隆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的大力支持,我们参会人员达到了近五百人;希望明年,我们能将这一数字再扩大,将厦门大学金融科技高峰论坛做得更好、更有影响力!
为期一天半的论坛中,主办方邀请了境内外知名高校的金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著名金融科技公司的业界精英,共同探讨金融科技的最新发展和创新趋势。7日上午,五位嘉宾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万建华以“金融科技格局最新变化与发展趋势”为题,拉开了论坛主题演讲的序幕。
他认为,
金融科技从广义上而言,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的金融电子化历程;而从狭义上而言,2013年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才标志着互联网金融的开端。1993-2013年是商业银行的黄金二十年。众多商业银行坐享其成,不思进取,造成了创新惰性。而2013年,马云的突破性发言:“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使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压力下,由“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到迎接挑战,主动变革。商业银行强势回归科技金融主导地位,重夺金融科技主导权。金融科技从两个维度延伸发展:其一是科技金融,其二是科技专业化服务。诚然,金融科技巨头以科技创新的勇气和进取精神,开创了中国金融科技的新时代,走在了全球互联网金融科技创新的前列。而金融科技企业在倒逼传统金融变革主动回归科技金融服务定位。
万建华先生介绍到,这两大回归现象存在内在逻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科技,它可以推动金融变革。但就金融而言,科技最终只能是手段、工具,科技本身不是金融。银行之所以可以重夺科技金融优势,得益于银行在牌照、资金账户的掌控、支付的天然渠道、资金成本及金融专业等方面的优势。而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回归科技服务亦是正道。金融科技企业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当好金融创新助攻的角色;同时,中小金融机构为避免规模不经济,必然寻求科技外包服务。当然,两大回归并不是终结。科技依然持续推动着金融变革。至此,科技已推动了金融体系的工具变革、模式变革及体系变革。不仅如此,科技有人推动着当代金融业的加速迭代变革。展望未来,金融科技有六大发展趋势:一是金融服务的网络化、移动化趋势,二是商融一体化趋势,三是金融服务集中化趋势,四是金融机构的多样化趋势,五是金融服务智能化趋势,六是金融服务的社会化趋势。演讲最后,万建华先生做出了总结。他认为对于金融科技的创新变革,需要认清的问题是:不会有金融业的颠覆,但会有金融机构的颠覆。而正确的应对只能是主动转型变革,有效控制风险。
随后,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靖文为参会人员带来了题为“
金融大数据实践与探索
”的主题演讲。张靖文先生首先介绍了金融大数据的发展现状,认为目前行业内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高度融合,金融大数据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金融行业内的企业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分析能力正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核心竞争要素。金融大数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需求的驱动,目前行业竞争激烈,基于数据的运营,营销风控等需求日益驱动;其次,行业内的多年业务发展信息积累使得金融行业沉淀大量高价值数据,目前银行创造100万美元业务平均会产生820GB的数据,体现了数据的规模性;再者,在产品供应方面,大数据产品日趋成熟,技术供给丰富,对于部署产品的成本下降;同时,目前国内较多金融机构实施先行先试的模式,金融大数据的发展日新月异。
演讲最后,张靖文先生提出目前金融大数据发展存在的挑战包括技术落地仍需突破且存在不规范问题,用户信息安全保护问题等也仍需改善。通过提出规划化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希望能抓住对金融大数据发展的大机遇,并表达了与业内,学术界共享金融大数据盛宴,共同合作的愿景。
台湾科技大学副校长刘代洋教授
的演讲主题为
“金融科技与区块链”
。一
开场
,
他
以“目前科技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贡献衡量”问题
入手
,
提出目前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行业和社会的创新是渐进性的
,
而不是破坏性和爆发性的,但未来将会以高速的增长速度发展,没有一个金融机构能够缺席金融科技的发展。
随后,刘代洋教授介绍了关于金融科技的四个案例研究
,
并
与在场人士分享了关于区块链的见解
,
他认为,
当前区块链的成长曲线正在加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演讲最后,刘代洋教授讲述了台湾科技大学在金融科技与区块链的发展情况,包括即将在八月份与日本QRC公司,撼讯科技共同举办的区块链教育活动,以及台湾科技大学与撼讯科技进行产学合作,共同设立区块链研究中心包括密码保护,所有权分割,基于FPGA的电子硬件,金融交易,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信用评等和彩票发行等主题,表达了对区块链发展的支持。
格隆汇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格隆博士以“中国往何处去?我们往何处去?”的疑问,开启了自己的主题演讲。格隆博士在演讲开始之前提出了自己投资二十几年来总结的对于宏观经济的思考——1、人类只是经济规律的仆人;2、70年的历程知识一次又一次的试图改造;3、每一次有效的改革基本都是在积重难返、走投无路时倒逼所致,倒逼本身就是意味着失败;4、改革成绩几乎无一例外,都只是暂时脱离了人性的放纵轨道。
接下来格隆博士诙谐地引用了门卫的三大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引出了
自己的演讲
。
回溯中国现代史
,
格隆博士
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经历了土改、公私合营、人民公社、计划生育的1949-1979年;经历了GDP不断增长、数据量指数爆炸的1980-2010年。并且提出了1971年是中国人口的重要分水岭,从1971年开始的计划生育将直接造成未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关于“中国现在在哪里”这一方面,格隆博士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出发,结合近十几年来这三方面的数据,分析得到我国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需求日渐低迷,居民的杠杆逐年攀升。关于“中国未来到哪里”这一方面,格隆博士形象地将其称为“逃生之窗”,随着消费的扩张,互联网的移动支付让用户有了便捷的消费通道,催生出许多新的需求。
最后一位主题演讲嘉宾是深圳前海鹏元数据技术有限公司CEO张智英,他的主题演讲题目为:“金融科技时代下的智能风控”。 张智英先生提出“资本的激烈追逐让这场超前的金融革命充满无限前景”的观点,结合2013年全球累积发生投融资事件1128笔、融资金额总计166亿元融资金融与金额双双创新高等数据,说明了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金融科技持续火爆,中美印成资本追逐的热门地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获投融资事件97笔,占全球近半数。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价值凸显,全球范围内25家,估值总额高达759亿美元。虽然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美国占多数,但是我国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格局——互联网巨头(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创新型科技企业(如鹏元数据、百融金服)、传统金融机构(平安科技、兴业数金)和其他类型逐步形成。
接着张智英先生介绍了以大数据、深度学习为技术基础的智能风控,这一发展方向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发展方向,另外还有四类市场参与者通过技术、数据、客户三方面切入大数据风控,例如创新型科技企业(如鹏元数据、百融金服)利用技术切入,互联网巨头(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以数据、技术相结合切入,传统金融机构(平安科技、兴业数金)则利用积累的数据切入,IT类企业(如华为)则通过多年经营积累的客户资源切入大数据风控。
最后,张智英先生展望了新技术融合提升大数据智能风控的效果,提出了在未来的
物联网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支持下大数据的完整应用。
7日下午,以“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创新”和“人工智能与量化投资”为题的两场圆桌讨论
继续在科学艺术中心举行
,来自政界、学界和业界的代表们济济一堂,精彩互动,激荡思想火花。
明日,论坛还将迎来八个同样精彩的分会场,其中包括两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名家问道专场。其余六场分会场将分别围绕量化交易与资产管理、区块链技术:机遇与挑战、
智能投顾与金融交易
、
大数据金融、量化金融、量化交易与衍生工具
等议题展开。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兴起对全球经济、金融乃至政治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金融科技一方面加速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催生了包括互联网金融、量化金融、大数据金融、数字货币和智能投顾在内的众多新兴行业和金融服务模式。在这波快速发展中的热潮中,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认为是未来金融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强大推手,前者被认为将解决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问题,而后者则被认为将解决未来社会生产力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未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将给我们金融业界乃至人类社会带来何种影响,值得各界精英的思索和探讨。自2017年首次召开以来,厦门大学金融科技高峰论坛一直追踪金融业最新发展趋势,力求为各界精英打造一个开放、高效的交流平台,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