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海都网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更新时间:2009-8-12 0:01:00
泉州的台商投资区应如何进行科学规划?今年5月,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受泉州市政府委托,对泉州台商投资区进行产业发展规划。8月,《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定稿,并获泉州市政府原则通过。本报特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其林对《规划》进行解读。 《老板周刊》:泉州发展对台产业对接,已经有不少年头。您觉得泉州设立台商投资区,相比国内其他台商投资区,特别是毗邻的福州和厦门,有何优势和劣势? 陈其林:泉州提出设立台商投资区,应该说是有充分依据的,也可以说泉州已有充分的准备。泉州相比国内其他台商聚集地来说,有两点优势特别明显。第一,泉州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特别有优势,特别是在品牌的打造方面走在了国内其他地区的前面,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品牌,如安踏、七匹狼、特步、匹克等;第二,就是泉州的民营资本力量特别雄厚。 但泉州的劣势也非常明显,就是城市的软硬环境还有待提高,尽管泉州的GDP增长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但整个城区的基础建设、公共设施等都有待于整合提升,这也是泉州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前提。 《老板周刊》:应该说国内成功的台资聚集地已经有不少,泉州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您觉得泉州和国内其他的台商投资区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陈其林:目前,国内不少地区,包括省内的不少地区,都把台商投资当作一块肥肉“抢食”,呈现出了万马奔腾的状态。在这样“一窝蜂”的环境下,就很怕失去自我、扬短避长。 未来的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产业发展要与组团特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相匹配。特别是要尽可能避开泉州本地其他地区如石狮、晋江、南安等的优势产业布局。此外,还要尽可能地考虑与厦门、漳州等地进行错位发展,以此争取后发优势。 《老板周刊》:对于泉台对接的产业,我们提出了哪些建议?您觉得那些产业是应该优先发展的? 陈其林:对于该区域的准入行业,我们做了如下规划。新兴产业,包括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业;高端生产者服务业,包括文化产业、企业研发服务业、企业运营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现代物流业(保税区或者保税港区);还有就是轻工产业。 同时,考虑到泉州台商投资区位于泉州东部沿海地带,考虑泉州处于典型的季风区,容易造成大气污染扩散,产业发展就要尽可能降低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污染,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老板周刊》:能不能具体说说您提到的这个高端生产者服务业? 陈其林:对于泉州产业对接,我觉得泉州不应该再提“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不应该将泉州的产业体系纳入到台湾的产业分工与配套之中,台湾的产业发展到今天,该转移的,都已经转移了,而应该重点发展高端生产者服务业,这是比较符合泉州产业发展实际的。高端生产者服务业指的是全球深入发展引发的生产过程的扁平化及其价值链延伸后,由从原有生产过程中分离和独立出来的一些重要环节构成的一种新型业态,包括产品设计、研发、专利等。 前面说到泉州的优势产业就是品牌制造业和雄厚的民间资本。泉州的台商投资区,应该主要为这两大优势服务,才算做到扬长避短。比如说,引进研发型企业、高校资源,为当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别的台商投资区已经在做,或者已经做过的产业,泉州最好避开,形成错位发展。比如说,金融危机后,新能源产业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国与国之间博弈的重要平台,而每一次博弈,都将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挑战。比如说,用于改造输电线路的超导材料,根据美国政府的预测,在全世界有20万亿美元的市场,美国目前仍没有研发成功。泉州的台商投资区如果能引进尖端的研发队伍,高起点地进行研发,很可能是泉州未来发展的一大亮点。
《老板周刊》:对于未来200平方公里的泉州台商投资区,您还有何建议? 陈其林:尽管泉州在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经济方面走在前列,但需要虚心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首先在思想意识方面要有所转变。其实,对于在泉州设立台商投资区,我觉得主要倒不是如何引进台湾产业的问题,而是如何为泉州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的问题。比如说,泉州的惠南工业园区,对于惠安县来说,是一个经济增长的亮点,但对于整个泉州来说,却是一大败笔。泉州的台商投资区,不应该再是简单地复制台湾的一些传统产业转移。泉州台商投资区最后应该如何规划执行,应该多听取局外人的意见,所谓当局者迷;也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看看国内一些成功的台商聚集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
|
|
发布日期:
8/24/2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