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关于建立“胡培兆·《中国经济问题》发展基金”的倡议书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3年07月18日 00:00

 


 

关于建立“胡培兆·《中国经济问题》            

发展基金”的倡议书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尊敬的各位校友:      

您好!      

您一定不会忘记在厦门大学读书时的美好时光,在芙蓉湖畔对知识不懈追求的青葱岁月,更难忘经济研究所师生间的深厚情谊。虽然别后难得相聚,但你们总在我们的萦怀思念中,也分享你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前途似锦的快乐。今赋函是想借您等福星的光,望您等能助建立“胡培兆·《中国经济问题》发展基金”一臂之力。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是1950年王亚南就任厦门大学校长后即在当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新中国高校第一所,直属教育部,并由王校长亲兼首任所长,同时招收研究生。1958年在师生大兴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创办《经济调查研究集刊》,并由中宣部批准1959年改名为《中国经济问题》正式发行,又成为新中国高校创办的第一家经济学专业杂志。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经济研究》并列为全国两大经济学杂志,有北《经》南《中》之称。《中国经济问题》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发表许多名家名篇、新人新篇,为我国经济建设、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济问题》是王亚南留给厦门大学的两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后继者几十年心血浇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科研的前沿阵地。令人不无遗憾的是如今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济问题》的持续发展因外部制约和内生不足遇到空前的困难。如《中国经济问题》长期没有人员编制,审稿编辑均靠研究所和经济学院部分老师的业余无偿劳动的奉献。经费短缺,却坚持择优用稿,不收版面费,还付稿酬。在目前条件下,除同仁继续艰苦奋斗、恪尽职守外,还计划优化重组编辑部,并拟建《中国经济问题》发展基金。经大家推动,             胡培兆 老师同意以继承和光大王亚南开创的事业为重,用他名义筹措“胡培兆·《中国经济问题》发展基金”。希望关心《中国经济问题》的校友             能在财力上予以支持并能加入到重塑杂志的运作过程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竭诚希望各位校友秉持“学贯中西乃为博,才高德厚以济世”的胸怀意境,积极响应捐赠,以共同表达对经济研究所的深情厚谊。无论轻重厚薄,我们都欢迎和感谢,也将载入所和《中国经济问题》史册。      

       

经济研究所部分所友      

       

        

       

       

         

       

       

       

附件:      

为了方便各位校友联系,在成立“胡培兆·《中国经济问题》发展基金”理事会之前,成立前期工作筹备组,由以下几位校友负责前期筹备工作:      

筹备组名单        

    君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教授, 经济所1994级博士)        

王瑞芳(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院长,经济学院教授)        

  涛(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木志荣(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经济所2000级博士)        

陈其林(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前所长,教授,经济所1995级博士)        

林民书(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所1999级博士)        

张明志(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所1999级博士)        

  刚(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中国经济问题》常务副主编)        

刘秉文(兴业银行漳州分行副行长,经济所1999级博士)        

孙建国(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所2000级博士)        

       

       

联系人: 张玉珍:0592-218457018959284570  jjs@xmu.edu.cn        

         范艳芳:0592-2186374,18959286374

         朱慧莉:18850517379

       

“胡培兆·《中国经济问题》发展基金”捐赠账户      

开户单位: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厦大支行
账 号:4100021709024908875
     

       

       



发布日期: 7/18/2013

备案号:D200173
 Copyright()2005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